央广网北京10月10日消息(记者江苏兴化电视台周斌)据中国乡村之声报道,江苏省兴化市竹泓镇原名“竹横港”,历史上曾是出海口。由于经常发生洪水,常有毛竹横于此处,故名竹横港。该镇位于兴化市中部,河港纵横,交织成网,水资源十分丰富,是典型的水乡地域,无船难行,小木船是当时的群众出行、生产生活的主要工具,为此历史上该镇就形成制造木船工艺,久负盛名。
据传在宋代范仲淹修筑“范公堤”之前,竹泓镇就是一个出海口,当时镇上就有了制造沿海捕捞渔船为主的手工作坊;明朝以来,主要以制造农用船和内河捕捞渔船为主;到清朝末年,竹泓木船制造已成气候,全镇以周、郑、陈、王、冯、崔、李等几大姓为主,从事纯手工生产农用、渔用、商用木船,并延至现今。
目前全镇年产各类小木船近4000条。竹泓木船制作主要以老龄杉木为主要原料,辅以铁钉、麻丝、石灰、桐油等,此杉木材质结实、有恝性,所造之船吃水浅、浮力大,能载重,轻巧灵敏而且比较坚固耐用。整个造船工艺相当复杂,工序多,工艺难度大,从选料备料到断料、配料、破板、分板、拼板、投船、打麻油船等有十多道工序,均为手工操作。
整个造船工序主要分九个部分:
1、选料、备料。钉木船要选择天然的老龄杉木,此木材材质结实、有韧性,所造之船吃水浅、浮力大,能载重,轻巧灵敏而且比较坚固耐用。
2、断料、配料。断料配料的尺寸依船体结构而定。船体一般由船底、船邦和横梁组合而成的船头、中舱和船艄三段体,船的大小不一,断料尺寸比较有讲究。
3、破板。圆木断料后,第一步就是破板。从前没有电锯,全靠手工拉锯,先用墨斗和划齿按实际需要的厚度划线、弹线,然后架码拉锯破板。
4、分板。破板后,须用粗、细刨将锯面刨光,再按实际需要的长度、宽度、厚度、角度做成成品板材。
5、拼板。拼板时,须先放好钉眼。过去没有电钻,全凭人力牵钻打眼,打好钉眼的板料用掺钉(大头小尾的铁钉)拼接成船邦、船底、和隔舱板之后,就可以投船了。
6、投船(组装)。投船的程序一般是先将中舱底板与前后隔舱板连接。然后用麻绳、扒箍、拉夹、盘头、走趋、尖头刹等工具将船头和船艄拉紧,与前后、当浪板连接,间用“爬头钉”、“扁头钉”咬紧木头,并用各种锔加固结合部,使之牢不可破。
7、打麻、填灰。打麻、填灰的工序合分为五步:第一步是辗灰;第二步是填灰;第三步是捻灰,第四步是打麻;最后一道工序是封口。
8、油船。油船是船板防腐、保证船体经久耐用的主要方法,共分三道工序:一是上底油;二是罩面油;三是打晒油。
9、下水。新船油好经过一段时间,等桐油完全干透后就可以下水了,新船下水不亚于砌屋“上梁”,船工颈头同样披红挂绿插金花,当浪板上还要刻福字、雕龙眼,点香纸蜡烛焚香放鞭炮敬菩萨等。
用于内河农业、渔业生产的木船均为纯杉木制成,沿海捕捞生产的海船等大船也选用部分桑树、榆树为筋做“龙卡”、“龙骨”,整个造船过程中的生产工艺采用纯手工操作。
竹泓木船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渔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景区观光旅游,远销全国十多个省市,并有数百条出口到日本、荷兰、德国等西欧国家,在兴化地区每年出产的木船总量中,竹泓木船占95﹪以上。一些工匠还将此工艺延伸到水泥船、钢质船,乃至于玻璃钢船的制造,为发展地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做出了巨大贡献。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是该镇木船制作的顶峰时期,全镇共有270多户家庭从事木船生产,每年全镇约产木船10000余条。目前由于销量和用途逐渐狭窄,加之由于该产品主要以纯手工制作为主,劳动强度大,工时耗费多,利润较薄。现在专业从事此项工作的木工匠人已不足70人,且年龄日趋老化, 30岁以下的年轻人几乎没有专门以此为业的。这项百年传统工艺制作,已经面临着随时消亡的危险,急需保护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