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州海峡北部湾,临高角天然拦潮礁石堤如“仙人指路”般伸向大海,与雷州半岛遥遥相望。前面是波涛翻滚的海面,气势磅礴;其后,是草木苍翠的临高角解放公园,热血丰碑雕像巍然耸立,铭记着那段英勇无畏血染海滩的历史。
那是1950年4月16日19时30分,面对国民党精心构筑的“伯陵防线”,我第四野战军40军1.87万名将士组成的西路军,从雷州半岛启渡,横渡海峡,直赴临高角。与此同时,43军近7000名将士组成的东路军也直奔澄迈县海岸。2万多大军分乘350多只木帆船和32艘机帆船,浩浩荡荡,带着解放海南岛的决心,出发了!
“那一夜的临高角硝烟弥漫,炮火纷飞,枪声、炮声、冲锋号声、呐喊声,震天动地。”如今已93岁高龄的老战士王克祥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记忆犹新。
军令如山:拿下高山岭
一碧如洗的蓝天映照着临高角金色的沙滩,几个孩童在黑峻的火山石间蹦跃嬉耍,只有热血丰碑雕像的两位战士在默默地告诉人们,这里的每一寸海滩都浸润过英雄的热血。
“雕像两边的海湾,全都是登陆点,当时密密麻麻全是冲锋的战士,海上无数的帆船。”不顾高龄,在火辣日头下和记者一起走到雕像下的王克祥,65年前他是一位琼崖纵队的侦察战士。在他不时扬起的手臂上,还有一个渡海作战时留下的枪伤疤痕。
“为配合雷州半岛解放大军在临高角发起总攻登陆,琼崖纵队早已提前部署,采取了许多军事行动。”王克祥告诉记者,1950年1月,他与7名琼纵战士偷渡至雷州半岛,带去了国民党防御和琼纵接应的重要情报。3月26日,他们又带领解放军先遣部队偷渡澄迈玉包港,王克祥的手臂就是在渡海时被国民党飞机扫射受伤的。“先遣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攻下高山岭,指挥部下了死命令!”
在临高角南眺,稍远处有一座小山包,在那里可以俯瞰控扼沿海平原地带,这就是高山岭。虽然海拔只有191米,却是一处战略要地:北边,约5公里远的临高角尽收眼底;东边,4公里外的临高县城就在脚下,天气好时,可远眺雷州半岛。侵琼日军曾在此设高炮点,国民党在此设有一个炮连,拥有两门大口径野战炮,成为解放军登陆的一大威胁。
4月16日晚,王克祥等琼纵战士两个连和渡海先锋营一个连共300多人,悄悄爬上高山岭发起突袭,只用半小时就全歼了守敌。信号弹把胜利的讯息立即传递到等待在海峡上的渡海大军。“3颗信号弹闪着耀眼的绿光,很远都能看见。过了个把时辰,临高角登陆的战斗就打响了。”
据《海南登陆战》描述,在确认占领高山岭后,一直在指挥船上举着望远镜观察的40军副军长解方兴奋地大叫,40军军长韩先楚则镇定地说:“丢了高山岭,敌人没戏唱了!咱们准备上岸!”
海战奇迹:木船打跑军舰
大海的波涛吹不尽历史的风云,英雄的豪情掩不去艰辛的战斗过程。人民解放军面对的国民党“伯陵防线”,拥有10万兵力、50多艘军舰、30多架飞机,临高角滩头也经过了精心的防御布置。
荒烟蔓草里,临高角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吴文超带着记者找到了这条防线的遗迹。半人深的战壕、坚固的暗堡没有挡住人民战士的脚步,反而见证了他们的勇敢无畏。
“那时候,临高角海岸上有许多这样的暗堡。”89岁的琼纵老战士符莹回忆说,战士们用高超的智慧与高度的勇气,打败了比自己装备好得多的国民党武装。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木船打跑军舰”。
渡海船队出发不久,就先后遭到敌军飞机、军舰的阻击拦截,这时我军的“土炮艇”组成的护航队也及时出击。所谓“土炮艇”,就是用木船加上汽车引擎,配备上武器改造而成的。“土炮艇”巧妙地迂回到敌舰侧后,利用其火力死角,靠近射击。一艘敌军舰避开“土炮艇”,向主力船队冲去。护航队指挥船立即迎敌舰而上开炮,敌舰中弹起火,拖着浓烟退出战斗。其他敌舰也在挨了“土炮艇”的一顿机枪和手榴弹后,赶忙逃到远处,胡乱开炮。
一夜海战,我军胜利冲破敌人的海上封锁,击沉、击伤敌舰3艘,重伤敌第三舰队司令。
夜色里,临高角黑黝黝的礁石海岸、高山岭上星星点点胜利的火光,已经浮现在这些从中国最北端一直解放到最南端的战士们面前。他们弓着身子,攥紧了手中的钢枪,时刻准备着跃入即将沸腾的海水。
抢滩登陆:奠定胜利基础
苍松肃立,海浪静哀。今年4月5日,上千干部群众来到临高角公园,纪念为解放海南牺牲的革命先烈。张发也是其中的一员,虽然战斗发生时他还是牙牙学语的婴孩,但曾担任原40军118师354团政委的他,已经是连续23年来到临高角,缅怀牺牲的战友。
正对热血丰碑雕像,是翠柏环绕的两座纪念碑,碑正面军旗飘扬,两侧分别刻满了40军、43军在海南岛战役中牺牲的烈士名单。1000多名烈士,他们的青春在这里定格,他们的精神在这里永恒。
这些年轻人,有许多和张发一样来自东北黑土地,从神州大地的最北端一路胜利来到最南端,心中满是建立新中国的壮志豪情。
这是一些怎样的年轻人呵。符莹记得,自己所在的琼纵部队在外围担任阻敌增援任务,与他们会师并肩战斗的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是多么让人羡慕:统一的军服、完整的弹药配备、战士普遍配发冲锋枪……更引人注目的是时刻饱满高昂的精神状态,无不体现出新中国的蓬勃朝气。“看到他们就好像看到了新中国。”
最激烈的抢滩战斗发生在17日凌晨3时多。史料记载,先锋船离岸还有五六十米,战士们便迫不及待跳下齐胸深的海水,向陆地扑去。这支外号“旋风部队”的队伍,一登陆便犹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勇士们来不及剪断海岸边的铁丝网,就趴在上面,让战友踏着自己的后背跳过去。岸上的炮火像雨点般密集倾泻而来,头上不时有敌机狂轰乱炸。
守卫在高山岭上的王克祥向下眺望,夜幕中的临高角被炮火映照得通明,远远地只看见一支支部队冲锋的身影。几十里的海滩上,冲锋声、枪炮声、呐喊声,震天动地!
战后统计,担任突击连队的170多人只剩下30多人。“前面的解放军倒下了,后面的解放军立马攻了上来。”王克祥说,直到凌晨6时左右,天亮了,主力部队全部登陆,临高角之战胜利了!
“强行渡海登陆的成功,为解放全海南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许达民说,渡海战役的胜利,除了解放军的审时度势、运筹帷幄,琼崖纵队的接应、支援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符莹回忆,临高角战斗的胜利,让大家都明白海南解放就在眼前。战士们听到“解放海南”四个字时,个个精神振奋,欢欣鼓舞,有的激动地留下了眼泪。随后,我军兵分两路,一路向东解放福山,向海口挺进;一路向西,往加来、那大、五指山方向,乘胜追击国民党逃兵,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只是,在这场壮烈的抢滩战役中,40军880多名战士永远地留在了临高的海滩上,留在了解放海南的征途上,留在了海南这片热土。如今,临高角解放公园的热血丰碑雕像上,渡海解放军战士手持钢枪,琼崖纵队战士高擎红旗,永远守望着这片英雄长眠的海滩。
(海南日报临城4月2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