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氏船业 专注木船生产制造30年
——专业定制木船、观光船、画舫船、景观船、餐饮船
全国销售电话:13812479028
航运史上的奇葩:盐都“歪尾船”
       “橹船歪脑壳,五支为一单;行止如雁行,恰运一载盐。”这是近代文人刘慎知《富荣场景诗》第八首对盐船的生动描述,诗中所说的“歪脑壳船”又被称为“歪屁股船”。这种造型奇特,船头、船尾像麻花一样逆向歪扭着的橹船,曾在自贡盐输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如今这种“歪尾船”实物早已不复存在,所幸的是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还收藏着一条按实体比例缩小的“歪尾船”模型,可以使我们看到盐都人民充满智慧的设计思想和造船技艺。
      旧时,自贡盐场的传统销区主要在湖北、湖南、云南、贵州一带,当时自贡盐要运往山高水远,道路崎岖的销地,除人背马驮外,最主要、最经济的运输方法就是船运,所以在当时的盐井河上沙湾岸边,经常可以看到帆樯林立,盐舟竞发的场面。盐船从这里出发,要经过滩多水浅的盐井河、沱江在泸州汇入长江。当时的盐井河,暗礁密布,水流湍急,危机四伏。为了克服这重重困难,疏通盐道,就必须有一种能适合此种水道的安全可靠的橹船,于是船工们就按这样的设计思想设计和建造了独具风格的“歪尾船”。
      据有关资料介绍,“歪尾船”船身长4丈2尺,底宽6.8—7尺,船头约宽3尺,从右偏左呈倾斜状,船尾由左偏右叫做主梢,沿着主梢还有一条4尺6寸的弯曲柏木,以便安装摇橹嘴子。歪尾船共有6仓,船头长约1丈3尺的部分叫作剪子,系放零星杂物用,以后依次叫做走仓、桅台仓、前宫仓、后宫仓、太平仓、火仓,再后是后剪子即船尾,用于搁置零星用具的地方,船行上水时,也用来聚缆拉船;太平仓是桡浆划船的地方,浆长1丈3尺左右,由柏木做成,而火仓是船工们烧火做饭的地方,其余船仓皆为装盐包用。前后船仓的蓬盖定为5张,除前后仓上的不动外,其余船头2张,船尾1张均系活动使用遮盖包盐。
       运盐橹船之所以建成歪尾、歪脑壳的特殊形式,主要是为了提高扭曲能力,增大扭距,以适应弯道多且窄的环境,提高船身的结构强度。高高向左翘起的主梢上,也钉着较高的橹咀子,由此插下一根铁条以推动橹浆。这种特殊作法都是根据自贡盐道水急滩浅,弯道急曲和盐船怕湿的特殊需要而专门设计的,故显得与众不同,独放异采。
      自贡“歪尾船”正是以其独特的造型,优良的结构和富有的效率的经营形式,得到有关专家的青睐。著名英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任英国驻重庆办事处官员时,就曾亲自考察过这种盐船,并在他那部集中国劳动人民智慧之大成的宏篇巨著《中国科技史》中,给予了相应的描述。另一位英国驻宜昌海关的官员渥赛斯特,在他的著作《扬子江上游的船舶》中,也用相当的篇幅对自贡“歪尾船”做了介绍。1986年,中国科学院科技史研究所的周世德教授为他的《中国造船史》一书,专门到自贡考察了歪尾船,并以此船的照片作为该书的封面,进一步确定了歪尾船在我国造船史上的地位。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新型便捷的运输工具的出现,往日“夹岸列肆、帆樯如发”的盐井河上,再也觅不到歪尾船的踪影了,而盐业历史博物馆那条缩小的歪尾船,也就成了研究中国造船工艺史,盐业运销史中不可多得的珍品,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众多盐史文物中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