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氏船业 专注木船生产制造30年
——专业定制木船、观光船、画舫船、景观船、餐饮船
全国销售电话:13812479028
舫船的兴衰
    提起舫,人们一定会想起北京颐和园昆明湖边的石舫。其实,在全国不少城市都有这种石舫,不过,这些石舫本不该叫其为“舫”,它只不过是用石头雕刻成的普通船只罢了。
    那么,什么船可以称为舫呢?比我们从2000多年前的古籍说起。
    2000多年前,我国的古籍中已经屡次介绍这种将两条或
两条以上的船并列连成一体的舫船了。舫又称为“方”或“方舟”,一般指两个船并列而成的新船,而两个以上船并列连在一起的新船通常称为“连舫”。
    应该说,舫船起源于像山东平度出土的那类双体独木舟。当时,舢板一下子无法克服独木舟船体小的特点,人在上面活动很小稳当,装载量也小。随着人类对稳定性好、装载量大的船只的急需,在单体船一时难以适应时,舫自然而然地应运而生。
    最早的舫船就是用皮条、藤蔓、绳索等将两条木板船的船舷连接起来。后来,人们又在其上加上木板,并将其牢牢地固定在一起,以便于人们行走、操作。由于舫有两个船身,多用“加板”连接的,中间还有“桥”,这样,船的总宽度就比单体船大大增加,稳定性也大大增加,而舫的排水量比原来的单体船增加了,能装运原来无法装运的重物,同时在大大增宽的木板上,也便于堆货和装人。
    战国时期,秦楚相距3000多里,当时秦占有四川。秦国相张仪在劝说楚王时,曾经说道这样一段活:“用舫船载士兵,一只舫可以载50人和3个月的粮食,顺流而下,—天可航行300多里。”果然不出10天,不费牛马之力,就到达了楚国,并向楚国发起进攻。汉朝初年,郦食其在劝齐王田广归汉的时候,曾经分析了当时天下汉后的大趋势。他这样劝说道:在刘邦的号召下,诸侯的军队从四面到来,蜀汉的粮食用舫船装载着顺江而下。这两个故事说明,舫船在战国和汉朝已成为重要的军事船只。
    由于舫的造型独特,稳定性好,易于美化,舫的大小一度成为贵族炫耀地位高低的标志。周代曾规定:皇帝出行用多条船并列而做成的舫;诸侯出行用4条船并列而做成的舫;大夫出行用12条船并列而做成的舫;士只能乘单船;一般平民百姓只能乘木筏或竹筏。
    到了晋代,舫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据《晋书》记载,晋代的王濬攻打吴国时,曾在四川造大船连舫作为战船,这种
    船长和宽均为120步(约合170多米),能载2000多士兵,上面用木材建造了城墙般的木廊,月木材建造了楼房般的上层建筑,其宽广的甲板上甚至还可跑马!据说建船时刨削下来的木屑碎片顺流而下,曾经将长江江面遮住了,可见舫船的规模之大。
    晋之后,舫船的发展由盛转哀,这是因为:舫舱大而宽,浸在水中的部分较多,增加了船舶航行的阻力,降低了航速,而且舫船的机功性差,不利于航行;再则,两艘单体船连接成为舫,但在连接处结构截面产生应力,尤其在受到波流影响时更为显著,它会破坏连接结构,造成两艘单体船的分离。在古代采用木材连接的条件下,合的力量是有—定限度的,而分的力量随着构成舫的两艘单体船的增大而增大。当单体船增大到
使分力超过合力时,连接结构就会断裂,统一体被破坏,舫就走向了反面。加之随着单体船的不断发展,单体船到晋代已能载运200多人,已能取代舫船的部分功能,这样,舫船发展就停了下来。后来,竟全然消失了。之后,人们似乎已将由多个船体组成的舫船忘记了,而将方头方尾、平底、甲板宽阔的单体船称为“舫”,前面所说的昆明湖畔的石舫就是这种单体石舫。
    现在,早巳消声匿迹的舫船又获得了新生,那就是现代双体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