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分类:

宏扬船文化不应落后“外人”

    从这些故事可以看出,国外有不少历史界、文博界、航海界、海洋界、造船界、媒体、艺术界的有关人士,热情关注着中华海洋文化,这么多“外人”为中国传统帆船留下了精美的写实画作,我们国家自己的造船师、艺术家们,是不是应当更好地动员起来,挖掘保护祖国宝藏?
    中国传统帆船曾是活跃在海上丝绸之路的主力,为中外经济文化交往做出过重大贡献。在机动轮船诞生后,它已不再参于国际贸易,到20世纪60—70年代逐步从捕鱼、运输等经济领域退出,这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正常现象。但在中国海面上中华传统帆船作为海洋文化艺术、舟船历史遗产的象征和标志也消失了,却是令人遗憾的。
    中国古今艺术家们以中华传统帆船及航海历史事件为题的画作可谓风毛麟角,尽管在宋代有“清明上河图”,清代也有“姑苏繁华图”等,但反映的只是江河场景。把海洋、船舶和历史人物联系在一起的作品为什么古代没出现,而当代中国艺术界、出版界和媒体也都没有投入创作和大力倡导呢?
   21世纪以来,中国船文化开始有点活跃,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和中国航海日组委会功不可没。2006年以征集航海日标志来引起公众关注,结果收到数以百计的设计稿件,最后选中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潢系研究生张锦华的作品。航海日标志采用多重桅帆体现船舶航海历史与现代的融合,而水纹、如意纹则又寄托着开发海洋与美好和谐的内涵,蓝色寄寓着广阔的海洋国土。这个标志把中华传统海洋与船舶文化及其艺术形象向全国和世界展示着。可否请艺术界朋友以此为借鉴、思考如何推广中华传统帆船艺术形象呢?
   一个完全不懂艺术的老水兵,说了些外行话,只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壮大祖国的海洋文化宝库,希望光辉而悠久的中华传统帆船及其艺术形象,在海内外友好交往中能更好地发挥她的作用。
返回列表